綏寧新聞網訊(記者 孫芳華 宋三龍 夏云鳳 易米米)稻田涌金浪,鐮刀競逐忙?!稗Z隆隆隆……”,9月19日,在武陽鎮茅坪村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,伴隨著陣陣轟鳴聲,收割機在金色的稻田里來回穿梭作業,一串串飽滿的稻穗卷入收割機中,切碎的秸稈從收割機尾部排出,一粒粒金黃的稻谷盡收“囊中”。綏寧縣6.3萬畝雜交水稻制種喜獲豐收,現在已全面開鐮收割。
武陽鎮茅坪村黨支部書記黃民書樂呵呵地算起了豐收帳,畝產最高的達300公斤,因為花期不遇原因畝產最低的也有200公斤。按照每公斤16元收購價計算,今年全村的3000畝制種水稻有望實現產值1440萬元、純收入500多萬余元。
武陽鎮黨委副書記、鎮長黎克華告訴記者,武陽鎮是綏寧縣的農業大鎮,雜交水稻制種自1975年開始,經過40多年的發展,現已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。武陽鎮氣候條件、地理環境十分優越,是雜交水稻制種的天然場所,也見證了綏寧縣雜交制種的發展歷程。目前,省內外多家制種企業把武陽鎮作為雜交水稻制種的核心基地,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、湖南農業大學也在武陽建立了科研基地。全鎮13個村中有12個村從事雜交水稻制種,制種面積達1.5萬畝,居全縣各鄉鎮之首。該鎮生產的雜交水稻種子有生育期適中、產量高、價格好、米質優的特點,遠銷非洲和越南、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。雜交水稻制種已成為引領群眾致富的主導產業。
綏寧縣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已有40多年歷史,自然條件優越,群眾基礎扎實,制種生產適應性廣,技術水平先進。為扎實推進雜交水稻制種,綏寧縣推行“公司+協會+基地+農戶”的生產經營模式,引進了湖南隆平種業、亞華種業、湖北種子集團等多家企業,組建了6個雜交水稻制種生產技術服務協會、15個制種專業合作社。綏寧還加強與湖南隆平種業公司和湖南農業大學的合作,成立了雜交水稻制種職業農民培訓中心,培訓種農5322人次,解決雜交水稻制種技術難題17個。目前,綏寧形成了以武陽、紅巖、唐家坊等6個鄉鎮為中心的百里制種走廊,制種基地擴展到14個鄉鎮,參與制種農戶達2.6萬戶、人口12.4萬人,制種面積30畝以上的達130多戶。綏寧被袁隆平院士譽為“中華雜交水稻制種第一縣”,被農業部認定為“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”。
目前,全縣雜交水稻制種進入收割期,制種戶在種業公司技術員的指導下,正在進行精選、過秤、封袋、入庫等工作。預計在15天內全面完成收割任務。
來源:綏寧縣融媒體中心
作者:孫芳華 宋三龍 夏云鳳 易米米
編輯:黃生勇
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